10月22日,“庆祝杭州亚残运会”第七届全国残疾人集邮展览即将在位于杭州西湖区的浙江省残疾人之家展出。
这段时间,已经75岁的残疾人集邮家李少华一直在为这次集邮展览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他为筹备这届集邮展览已有2年多。去年,由于疫情影响,他就和全国各地的残疾朋友一起,在残疾人集邮公众号、杭州市残联公众号和杭州市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公众号上,连续举办了为期一年多的迎接亚洲运动会和亚残运会的网络邮展 ,对亚运会和亚残运会进行宣传。李少华告诉记者,杭州是我国残疾人集邮的发祥地。上世纪二十年代,我国最早集邮组织之一的新光邮票研究会,就有一些肢体或听力残疾的残疾人参与,一个名叫钱叔安的双腿重残人,还担任了《新光邮刊》的主编。改革开放后,我国残疾人集邮活动蓬勃发展,从1994年10月,杭州举办首届全国性残疾人集邮展览至今,这已是杭州第四次举办全国性残疾人集邮展。但这次的展览意义比前几届更大——“亚残运会首次在杭州举行,我们这场和亚残运会同时举办的集邮展览,是全国残疾人集邮爱好者们献给杭州亚残运会的最美好祝福”。
据悉,本次邮展由中国残疾人集邮馆、浙江省集邮协会、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主办,浙江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等承办。邮展将展出全国各地残疾人集邮组织推荐选送的残疾人集邮者编制及少量爱心志愿者在各级邮展上获得优秀成绩的示范邮集256框,邮集主题包括体育运动、残疾人事业、科学文化知识等各方面。
记者在邮展目录上看到,参与本次展览的邮集爱好者来自北京、上海、吉林、四川、广西等全国各地。来自沈阳的集邮爱好者周雨红的参展邮集的题目是《滑冰》。从小因为小儿麻痹而双腿瘫痪的她,最喜欢在家附近的滑冰场看同龄孩子们滑冰。这部邮集寄托了她渴望当滑冰运动员的体育梦。同样双腿瘫痪的上海孙建华以世界各国发行的如华罗庚、爱迪生、贝多芬、海伦·凯勒等残疾人名人邮票为素材,编制了《我的残疾兄弟姐妹》邮集,用方寸邮票讴歌了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杰出贡献的残疾人强者;杭州一位因工伤失去右手的老人严福根,残疾后依然喜爱跑步、用假手骑自行车等体育运动,曾经参加过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并在2008年被选为奥运火炬手。得知将举办该邮展的信息,他不辞已经83岁高龄,编制了一部《自行车运动》的一框邮集,参加了这次展览……
自上小学就开始集邮的李少华,系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士、中国残疾人集邮馆名誉馆长,他编制的《残疾人》《残疾与康复》《拐杖》等许多邮集曾经在全国邮展和世界邮展中获得金奖和镀金奖的优异成绩。他工伤重残整条右腿被高位截肢后,带领全国各地的残疾集邮爱好者们加入到集邮文化活动之中,并引导和辅导他的残疾人集邮朋友们编制了上百部邮集。他说:“这些邮集的背后,寄托着残疾人集邮爱好者们对生活的憧憬和与多舛命运不屈抗争的信念,讲述着一个个残疾人自强奋斗的感人故事。我一直记得张海迪为首届全国残疾人集邮展览设计的纪念封上,那一首她写的诗:虽然我们失去了双翅,却有亿万双手托着我们,向着光明飞翔……”。
采访结束时,李少华激动地告诉记者:“全国集邮联合会在致这次邮展的贺信中说,‘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将努力以集邮这一特殊形式,积极宣传我国残疾人事业,将残疾人勇于拼搏、乐观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传递到全社会’。这给了全国残疾人集邮朋友极大的鼓励和鞭策”。
注:节选《浙江日报》稿件
原文链接:全国残疾人集邮爱好者们献给亚残运会的美好祝福 (qq.com)
Copyright © museum.njts.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制作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