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ra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动态
《无障碍博物馆十大认知偏差清单》出炉 | 无障碍博物馆青年大使养成计划回顾总结(一)
作者:    文章来源: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    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5-11-13

原创 Arts Access 融艺 ARTS ACCESS 2025年11月10日 12:03 上海                                                                      阅读提示:推送约1800字,使用读屏软件听读大约需要3-4分钟。低视力伙伴可以调整字号大小,便于查看。


从9月21日到10月26日

三期无障碍博物馆青年大使养成计划活动

如期展开

让我们一起回顾第一、二期活动的主要内容吧!



第一期

-国内外无障碍理念实践分享-


活动现场

 ① 张珂—国内无障碍博物馆理念与实践

四种“残障模式”的演变历程

从残健融合到残障融合

博物馆无障碍建设指南的撰写出台

优秀博物馆无障碍设计案例:从厕所到网站,以有限资源达成大幅改善



怎样做?想人所想,请无障碍需求群体到场体验



 ② 李丹—国外无障碍博物馆趋势与案例

伴随民权、残障运动而生,法律基础

Nothing about us without us, 强调残障群体的主导地位,博物馆围绕其需求改进服务

博物馆专设岗位协调所有无障碍服务及项目

无障碍博物馆内涵不断拓宽交叉:从设施硬件、服务信息软件、通用设计、人员培训、多感官策展、AI到融合就业等

在研究、收藏、教育功能外,博物馆在社会议题中扮演重要角色,比如文化教育平权等。

无障碍设计需求群体广泛,提倡通用设计

发展趋势:AI科技赋能,拓展流动服务空间(museum on the road)

全民博物馆项目介绍

 ③ 周佳艺—聋人文化和手语介绍,聚焦博物馆中听障人群


 ③ 马寅青—博物馆中的视障者及导盲犬科普与体验


周佳艺分享现场

马寅青为大家做视障者和导盲犬内容分享



第二期

-深入探究博物馆无障碍现状-



 ① 幸福海马创始人张秋霞介绍幸福海马和金边合唱团

大家参观金边合唱团教室


 ②看见无形之墙,聆听未说之需:

 ——聚焦不同无障碍需求群体,分享他们的群体画像、博物馆之于他们的价值,以及可能的馆内服务行动蓝图


张秋霞-博物馆里的认知障碍人士(聚焦阿尔兹海默症人士及其照顾者)


张秋霞分享现场


刘清清-博物馆里的心智障碍人士(聚焦孤独症)

小卡-博物馆里的精神障碍人士(亲历者)


王森-博物馆里的肢体障碍人士



 ③问答讨论环节:

Q1当代美术馆展览流动性强,怎样保证展览无障碍建设持续满足需求?无障碍群体的看展目标是怎样的?


字体用无衬线字体,展签尽量详细,至少有1-2个多感官项目(比如用凹凸打印展册向盲人介绍内容)

与无障碍需求群体沟通,请他们提前体验,倾听意见

成本怎样可持续?可以请需求群体做志愿导览员

有些展览与需求群体特别相关,需要增加无障碍设计

Q2怎样更好组织博物馆无障碍建设中的志愿者群体?

志愿者服务不应成为有压力、有指标的刻板工作,可以为志愿者开设小型体验工作坊,帮助他们了解无障碍理念,才能感同身受。

志愿者服务平台需要设定要求,进行培训(一看二问三听四助)

志愿者也可以发挥主动性,带着议题与博物馆工作人员沟通

Q3博物馆中区分无障碍展馆与普通展馆,是否必要?

单独为残障人士做展厅,虽然有很好的宣传效果,但运维成本很高,不是很推荐

目前的南京博物馆的博爱馆更新升级,与常驻展览融合,不再区分人群

 ④分组讨论,共同完成《无障碍博物馆十大认知偏差清单》


1. 偏差:无障碍建设意味着高昂成本。

    正解:许多无障碍解决方案体现了低成本、高回报的设计智慧。


2. 偏差:残障群体需求单一,可“一刀切”。

    正解:残障群体热爱生活,多元且需求各异,须进行精准个体分析。


3. 偏差:无障碍只是为少数残障人士服务的。

    正解:无障碍环境惠及每个人,是构建全龄友好社会的基石。


4. 偏差:为聋人服务只需提供手语。  

    正解:完备的听障服务应同时配备手语与字幕,以满足不同沟通习惯。


5. 偏差:无障碍就等于物理设施无障碍。

    正解:无障碍是设施、服务与情绪支持的综合体,旨在实现全面包容。


6. 偏差:残障者是受助对象,被动接受安排。

    正解:残障者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共创者,应主导无障碍评价与设计。
7.
偏差:志愿者服务主要依赖热情和爱心。    正解:专业的志愿服务需要体系化培训和与残障社群的深度链接。
8.
偏差:技术越先进,无障碍效果就越好。    正解:技术应为需求服务,而非最前沿的就是最好的。
9.
偏差:无障碍博物馆依靠博物馆自身可以完成。    正解:真正的无障碍需要跨界协作,构建可持续共创生态。
10.
偏差:智力与精神障碍群体的需求难以满足。     正解:通过认知友好设计,可为这些群体提供有效的文化参与途径。



鸣谢:幸福海马全程为本次活动提供茶歇,手声倾提供手语翻译支持。


华东师范大学志愿者严语扬同学编辑本文,李丹傅琳修订。



关于我们

2021年,融艺创立于上海,致力于推动本地文化艺术机构的无障碍环境与服务建设,为残障人士提供参与文化艺术活动的平等机会,进而倡导并推动包容与多元社会的发展。


如有疑问或寻求合作,欢迎通过微信或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

ArtsAccessShanghai@outlook.com

 

https://mp.weixin.qq.com/s/5zgc77e6HgCV_n72ZI-JzQ



文章录入: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    责任编辑: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 

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神农路1号图书馆四楼
开放时间:校内外人士参观请提前预约
电话:025-89668157
网址:museum.njts.edu.cn

网站地图

  • 首页
  • 动态
  • 展览
  • 典藏
  • 学术
  • 服务
  • 交流

友情链接

  •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南京博物院
  • 南京大学
  • 南京师范大学
  • 华东师范大学

Copyright © museum.njts.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特殊教育博物馆制作维护